查看原文
其他

传一人,写一代,电影《柳青》的当代情怀

四味小小编 四味毒叔 2022-03-18



文 | 王力扶

  

圣者无非孝与忠


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

 

一定要把胡适这几句话写在前边,是怕题目使人误解,不把我这篇文读完。我不是为自己。5月15号,我含着热泪,甚至从头到尾抽泣着,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之所以如此动情,是觉得它远非一部电影这样简单。



题目我改了好几次,最后还是决定用这个。它概括柳青最准确。忠孝,是中国最崇高的人性,最温热的人情。在柳青这里,我们重新大写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忠与孝。



先秦地理说,我和柳青路遥是老乡。我们的出身地,同属匈奴的河南地。后来无论怎么分省,地域性格和地域情怀是一体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几万字的长文《陕北与我隔河相望》,写的是路遥。我们这地界的老古话,都把心事叫难肠。


由难肠说到现实主义创作。我们这里的民歌,在黄河那头,叫信天游,过了黄河,在我们这边,叫爬山调。音调上稍微有点儿不同,但古汉语的赋比兴,传达的深情是一样的。在这里,最早的劳动人民,无论农民还是牧民,还是辛辛苦苦跑南跑北贩粮贩马的商人,他们把现实苦难和心事连在一起,形成了现实主义风气。这风气不是在文艺歌咏上,而是在生活的全面。尤其是听过这里的秦晋丧歌。这里为什么这么难?因为春种秋收,中间有个漫长的等待。这等待中,人的因素基本是无力的。靠什么?靠信念。无论信天还是信自己。


这个信念是谁给的?圣人。



电影《柳青》讲的就是一人一事。一人就是做圣人,一事就是种庄稼。电影表面的故事是写书,那是做圣人的天职,解稼穑。种地这事儿有多难,我想中国的读书人真知道的不太多。往上数,商鞅算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因素在稼穑这件事上有多大体现,恐怕在后稷时就定了的。


周人的老祖后稷,就是农神。他生在山西,封在武功。周人兴起在这地方,后来丢了,是秦人又把国家的中心重新稳固在这里,后经汉唐,所以,中国有漫长一段历史,知识分子的一个人生目标,就是为进关中而奋斗。锦绣长安和没落白鹿原贫瘠陕北不能比,但这个省份的人天生有天下情怀和政治头脑,是真的。从柳青到路遥,贾平凹是个没出息的异类。这是庄稼种得好才有的彩头。


我们把柳青这个人物,做几种文化形态的解读,他都是成立的。他就像一块石碑,勒着时代的铭。“我是个刻章的,一天写不了几个字。”这是他在放卫星时代,形容自己的写作时说的。



柳青有三个身份:官员,作家和他自己选择的农民。这使他有了三份心事:使命,职司和人情。电影是从这三个身份开始讲述的,这让人捏一把汗。但很快就会放心的是,它很清楚的说明了一个对得起天地良心的柳青。


种地这事很复杂,它让做人和写书都变得很复杂。中国人种地,从井田种到均田,从分封种到郡县,从根上一直没有改变的一个身份,也从根上没有解决一个矛盾,他们到底是农业的奴隶还是受惠者。没有政治君王和制度的时候,那是他们和天地的关系,有了前者,稼穑立刻成为最复杂的事情。有良心的读书人要在这种处境里完成自己,还要写书。写书其实就是写时代。这点上,柳青的身份特征非常中国化,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官员。在政治正确和文学使命上怎么建立自己的良知和怎么取舍自己的利益,就是更大块的人性主题。柳青恐怕是第一个把几个身份合并成一个真正的农民的第一人。



你不可能看不到他的真诚,从《创业史》里。梁生宝就是王家斌,柳青在王三老汉的土炕前,像孝子一样给王三老汉送了终。他当然是农民的孝子。他在情感利益上忠于他们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柳青的这种选择。这点,我想是一般的文艺作品很难做到的对人物的理解深度。这是可贵的用心。它的高度不是谁创造的,而是自然就在那里的。


种地的事儿,因为太多的非常因素,让为它洒血洒汗的农民吃亏了。这让柳青无比痛苦。他敢说“我就是失败了,也是对文学的一种贡献。”但他敢说,我们就是失败了,也是对人民的一种贡献吗?


为了这句话,他无比痛苦和彷徨。忠,是个文人的人生大主题。这里边出过多少生死,壮烈与猥琐。所以,柳青的身体,从背到腰,长满了毒疮。一个有道德自觉的人,都自愿承担着烙印时代这件事儿,只不过,到了柳青这里,无一字,只有疮。


最终,柳青还是把那句话说了,用了很多修辞,远远超出赋比兴。他的苦心,路遥明白了。在《平凡的世界》里,这句话的意思凸显了:我们就是失败了,也是对时代的一种贡献。



时代匍匐前进,曲折不安,但始终在前进。


然而他始终是觉得愧对人民的呀。他们的恩情,对他就是个填不上的巨坑。他捐献了自己的稿费,预支了下一笔,给皇甫村通电,他剜心挖肺,真诚地做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信任他。但他并没有万全法,使他们永远幸福。关于合起来种地这事儿,他们信了他跟着他,他也是好心。他相信,合起来种地,是当时的好事情。


地是最大的稿纸,一个真正的作家,面对它,难免会生起惭愧和胆怯。这就是柳青的道德,孝与忠,人民和真理。他的道德是要诚实。这是世间文学的终极表达。



电影表达了柳青的悲愤,要我说,这是当代中国电影的第一悲愤。雨夜里,一向温和的柳青举起手杖,那狠狠的一击。这太难能可贵了。为此,我要向创作者致敬。柳青的悲愤,之所以超过屈原也超过贾谊,是他的忠诚,指向人类的终极价值。


“我要是认了,我就不是柳青了。”话只能说到这里了。


他生于哀幸,死于慈悲。人品之全,贵于作品。


好在,圣人成于自觉,广于民口。


“对得起良心,又不是为了表扬。”


刊物不表扬你,我们有人民。柳青有知音,有传人。


最重要的,是在当代,还有这么一部电影。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